中国.湖北黄袍山旅游网   黄袍仙山--湖北十大名山之一      
 

湖北黄袍山旅游网 > 黄袍山档案 > 历史事件

 

黄袍山档案 . 历史事件

收录日期:2013年8月18日      来源:黄袍山宣传组  
 
    黄袍山华罗寨(大盘山)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,商周时期这里曾建有华梓古国、罗国等小国。战国时期这里就曾驻扎有帝王之师。不一一祥录。虽相传炎黄等帝王曾到黄袍山,盘古更是在这里开天辟地,但商周之前的炎黄、盘古皆传说,不作收录。
 
    西汉时期有汉相张良曾寻隐居于通城县的相师山的师父,觅相师山近处张师山退隐,建有道观。张良后到黄袍山,见此山风景秀丽,在此创办了伐桂书院和良山道观。伐桂书院是幕阜山脉最古老的书院之一,书院已不在,古石碑仍存。(张良退隐之地较多,如张师山、黄袍山、张家界等)
 
    西汉时期,吴芮是西汉忠臣,战功显赫,被赐封长沙国诸候国王。时年大旱,吴芮率领所辖县府官员到黄袍山金银冲祈天求雨,建祈天台和龙王庙。金银冲洞上岩石刻有“行雨龙王洞”等字样,仍存,为明朝知县朱世英亲刻。
 
    西汉时期,佛教传入中国。东汉有僧人在黄袍山宣扬佛法,于天潭侧建佛寺多座,今仅存兰若寺(中寺)、三尊较大的佛像、寺庙僧侣修建的古桥及多棵珍稀植物红豆杉树等,上寺(来佛寺)、下寺、经堂等早废,部分石基仍存。
 
    唐僖宗乾符四年 (877) ,地方豪绅张十万,在此锯槐立寨,招兵买马,护卫一方乡民,建华罗国,号称“兵马十万众 宅舍十万间 粮食十万担 金银十万斤”,既拒黄巢起义军,也不服腐唐之治。华罗寨北有 200丈巨岩,状似城墙,张凭此固守,万夫莫开。山尖高耸,雾绕霞飞,每当云开天朗,登山遥眺,可见洞庭湖水。华罗山有插剑岩,在槐寮寨山腰,有巨石岩,长数丈,诸石皆青,唯此石独白,上有 18 穴罅,传为张十万插剑所留。 华罗山侧有奶石,下垂如乳,四季滴水不竭。至今仍可见到华罗山古兵寨旧址基地,华罗寨之西南有平地数千坪,可以想像1000年前之古兵寨规模。悬岩绝壁至今仍在、插剑岩也依然如故、巨奶石还是滴水不竭、仙人埂终不改其艰险… …
 
   北宋末年有黄袍山人士方琼提师勤王,力战殉国。南宋初年,有宰相李纲上书高宗,高宗亲赐“元老名家”牌匾,下诏建忠臣庙,李纲亲书忠臣庙联。方琼,北宋兵部尚书、镇夷将军、抗金英雄,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人。方琼祖父曾任翰林学士、八番都元帅、吏部尚书、左阁丞相。父方琳,累官户部尚书。祖孙三人均为进士、尚书,称之为一门三尚书。
 
    清咸丰三年(公元1853年),清咸丰三年(公元1853年)春荒,粮价飞涨,官方无赈,且杀害灾民葛德山,激起众怒。黄袍山刘立简邀集灾民聚义,举方九五为大元帅,谭定中、夏继刚、罗基仁等为军师、提督。黄龙山何连进闻讯,也约同五流段、鲤港等处农民举义,飞柬东乡富豪到何葛段开会通过“议谷条款”:一、豁免农民所欠租谷、债款,停止加派浮收;二、不得抬高粮价,不得将粮贩运外地;三、速开义仓、官仓以积谷、抚谷以赈济灾民。这次黄袍山起义被称之为湖北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起义。
 
    1927年8月20日,罗荣桓、王武扬、叶重开等率领黄袍山根据地的通城、崇阳、修水三县工农军智取通城县城,率先点燃秋收起义的烽火。暴动成功后,根据中共湖北省委“暴动实行民选革命政府”的要求,于21日召开全县各区农协代表会,成立“通城县劳农政府 ”,选举产生政府主席朱春山,副主席黄子端、谭梓生,秘书汪玉棠。这届政府是中共政权建设史上的第一个县级政府,意义重大。(1991年,通城县与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介绍这段历史的3集电视连续剧《元帅从这里起步---罗荣桓在通城》,黄袍山是最主要取景地,大部分场景在这里拍摄完成。)
 

    1928年-1933年,黄袍山建立了南鄂最大的红色苏区,通城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在黄袍山荻田村黄氏宗祠。湘鄂赣省委党校、鄂南苏委、赣北特委、通(城)平(江)修(水)独立团等等都曾驻黄袍山,湖北省立第一高中(今鄂南高中)及蒲圻师范高中(今蒲圻师范学院)曾一度迁入黄袍山根据地,黄袍山曾有三所列宁小学,一所位于荻田村、一所位于雷吼村、一所位于望湖村大埚村一带,黄袍山曾是通(城)崇(阳)修(水)县政府驻地。

 

 
    1947年,咸宁团管区司令部下达通城征集壮丁1142人的命令,遭到不满内战的通城青年的强烈反抗。7月杀死、杀伤保长各一人,围殴、击散捉丁的警队,千余人聚合黄袍山,不受征集,掀起了震惊全省的抗丁浪潮。